老年人选用饮料要注意什么?

2022-10-13172

近年来,各种各样的饮料逐渐摆上了普通人家的餐桌和茶几,几乎成了许多人必不可少的“凉白开”。这里有必要给老年人提个醒,在你选用饮料时,一定要注意“一高”、“四低”、“二适宜”。

  “一高”,就是高质量的饮料。这类饮料应该含有优质的蛋白、糖类或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。并且包装精良,保持新鲜,不添加色素、糖精和防腐剂。一般来说,瓶装、罐装、盒装的鲜奶制品(牛奶、酸奶、果味奶),豆浆、冰淇淋、果汁、果茶、矿泉水、啤酒、运动型饮料等,都具备这些优点。另外,家庭自制的饮料,如银耳汤、绿豆荷叶汤等,也属于高质量的饮料。这里介绍一种极佳的果茶制作方法:取去核山楂1份,去皮胡萝卜2份,煮熟,搅碎,加适量的水和白糖即可。这种果茶营养丰富,经济易行,冬夏皆宜,非常适合老年人饮用。

  “四低”,就是低糖、低气、低酒精、低咖啡因。“低糖”,是指老年人用的饮料含糖量不宜过高,一般在10%左右就可以了。太甜不利于保护口腔卫生,还能刺激胃肠,甚至发生腹泻。而且长期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可使热量过剩,体重增加。如果一时没有低糖饮料,可以采用稀释的办法,往饮料中兑些水。从这点看,平时饮用一些茶水、矿泉水等无糖饮料是比较好的。“低气”,是指饮料中气体不宜过多。汽水是常见的饮料,厂家在饮料中加入苏打、柠檬酸,饮用后产生二氧化碳,通过“打嗝”把部分热量排出体外,达到清热解暑的目的。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,较多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,可能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。所以,老年人最好不用含气多的饮料。即便饮用,也要将饮料打开置放一段时间,或者是轻轻摇晃几下,等部分气体散出后再饮用。“低酒精”,是指酒的浓度不宜过高。酒是传统的饮料,少量饮用,开胃活血壮阳,有利于健康。比如,果酒酒精含量在10~15%,不少果酒中还加入了补肾、活血、祛风除湿的中药,对老年人很有益处。啤酒酒精含量在3~5%,营养丰富,誉为“液体面包”,并且经济爽口,受到老年人的偏爱。还有米酒、黄酒,也属于酒精含量很低的饮料。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脑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冠心病以及肝肾解毒排泻功能和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的情况,所以对酒精非常敏感。饮入大量的酒精,不论是一次性还是经常性的,都是有害无益的。它可以诱发脑血管意外、心肌梗塞、胃溃疡、急性胰腺炎、肝硬化等急症重病。所以,老年人应禁止醉酒,少饮或不饮烈性酒。对酒精含量低的饮料也要节制摄入量。“低咖啡因”,是指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不宜过高。有的饮料含有咖啡因,据说1000毫升可乐型饮料含咖啡因100毫克,某些速溶咖啡中,咖啡因含量高达4.8%,茶叶中也含有咖啡硷。咖啡因兴奋大脑皮层,降低血钙浓度,破坏维生素,摄入量过多,还会出现毒性反应,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。对有喝浓茶或浓咖啡嗜好的老年人来讲,应该改变生活习惯,不要冲泡和调配太浓的茶水和咖啡,更不要在睡前饮用。

  “二适宜”,是掌握饮料适宜的温度和摄入量。老年人对温度感觉迟钝,耐受能力差。热饮温度太高,容易烫伤口腔和食道粘膜,长期刺激还可以诱发粘膜癌变。饮料温度太低,容易刺激咽喉、胃肠和头面部的神经,诱发喉痉挛、牙痛、胃肠痉挛和三叉神经痛。所以,老年人的热饮温度不宜高于60℃,冷饮温度不宜低于20℃。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,饮料的摄入量也有差异。一般情况下,牛奶、淡咖啡每日1杯,果汁、果茶、矿泉水、啤酒等每次1杯,果酒、黄酒等每次半杯,并且不要养成天天饮、餐餐饮的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