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遭水灾后的管理措施

2023-02-05410

一、抓紧恢复养殖功能 水灾过后,很多池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毁,养殖户们应及时清理池塘、维修网箱,尽量减少养殖水产品的逃逸。对退水后的池塘坝埂要加高、加宽、加固,加强检查,防止复溃。对因受洪水影响的机电设备,如增氧机、水泵、照明设施、饲料加工设备也应尽快维护和保养,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。由于暴雨冲刷和洪水夹带,在行洪水区及周边的池塘和主要进排水口常有大量淤泥,可利用泥浆泵及时清除。

二、尽早补放适宜鱼种 池塘修复后,养殖户应根据池塘特点,因地制宜补放草鱼、鲤鱼、鲫鱼、鲢鳙鱼等快速生长的鱼种,放养数量视池塘条件而定,一般鱼塘选择10厘米以上的鱼种,投放量控制在1500尾~2000尾/667㎡。对于池塘养殖鱼类逃逸比例低于50%的,可以适当补充投放鱼种;对于损失超过50%的鱼塘最好采取并塘养殖措施。

三、加强投喂优质饲料 水灾过后,水产动物的体质较差,必须科学投喂优质新鲜饲料。首先要针对不同养殖品种的食性特点,选择新鲜、适口、营养的优质饲料。投喂的精饲料要营养全面,草料不能带泥和杂质,动物性饲料必须经过清腐和消毒。投喂要以精饲料为主,青饲料为辅,精、粗合理搭配。投喂量应控制在水产动物吃八九成饱为宜,切忌投喂过多,以免水质变坏。具体根据天气、水色、水温、水产动物的活动情况及摄食状况酌情增减,灵活掌握,做到定时、定质、定位、定量投喂。有条件的要多投喂人工配合全价饲料,这样既可保证鱼类营养需求,及时恢复体质,又可减轻对水体的污染,提高饵料的利用率,促进其健康生长。青饲料投喂前要用漂白粉消毒,配合饲料中可添加维生素C,以增加水产动物对致病因素的抗病力。

四、注重提高水源质量 好的水源是水产养殖的重要保证。由于大量的雨水稀释,鱼塘水质偏瘦,浮游生物繁殖缓慢,必须加强施肥,尽快培育浮游生物,同时开动增氧机,使鱼塘底部的有机质快速分解发酵,培肥水质。可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,如缺少有机肥,可亩用尿素5千克、磷肥2.5千克化水溶解后全塘泼洒,用以培肥水质,为重新补放的鱼种培养丰富的生物饵料。以养殖虾、蟹为主的鱼塘,则重点是提高水体透明度,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为佳,透明度控制在40~50厘米水深;以养殖鲢、鳙、鲫鱼为主的鱼塘,水色宜保持嫩绿色或茶褐色,透明度在20~30厘米水深;以养殖草、鲤鱼为主的鱼塘,水色以草绿色或黄褐色为好,透明度在30~40厘米水深。

五、认真搞好池塘消毒 由于洪水过后容易发生鱼病,所以要对池塘、网围、工具等进行消毒。消毒可以采用漂白粉、强氯糖或优氯净(按使用说明书的用量标准使用),全池泼洒,过一周再用生石灰20×10-6全池泼洒没有被洪水淹过的池塘,也要进行换水,定期消毒,一般情况每15天消毒1次。在消毒后5~7天,可以向鱼塘中施用光合细菌、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,改良池塘水质。